企業(yè)管理培訓分類導航
企業(yè)管理培訓公開課計劃
企業(yè)培訓公開課日歷
2025年
2024年
質量管理培訓公開課
質量管理培訓內訓課程
熱門企業(yè)管理培訓關鍵字
GDT檢具設計及檢測(2天)
【課程編號】:MKT019297
GDT檢具設計及檢測(2天)
【課件下載】:點擊下載課程綱要Word版
【所屬類別】:質量管理培訓
【時間安排】:2023年09月26日 到 2023年09月27日4000元/人
2022年09月20日 到 2022年09月21日4000元/人
【授課城市】:惠州
【課程說明】:如有需求,我們可以提供GDT檢具設計及檢測(2天)相關內訓
【其它城市安排】:上海 蘇州 福州 長沙 長春 煙臺 中山 青島 大連 北京 天津 廣州 東莞 泉州 深圳 廈門
【課程關鍵字】:惠州檢具設計培訓,惠州GDT培訓
我要報名
咨詢電話: | |
手 機: | 郵箱: |
課程概述
本課程時長為2天。
檢具的檢測原理就在是模擬最嚴酷的裝配狀態(tài),是最便捷檢測方法,被制造業(yè)廣泛采用,在ASMEY14.43中有詳細講解。
本課程內容包括:檢具的設計原理、驗證方法和應用,通止規(guī)設計,檢具定位裝夾設計,材料選擇和相關熱處理,檢具基準的確定,檢具公差分配的原理和規(guī)則,等等計量型檢具和功能性檢具的實現(xiàn)和應用。
另外本課程詳細介紹了檢具公差分配對產品的質量和檢具制造成本的影響,如何正確的分配檢具的公差從而減少測量的風險,包括避免誤收和拒收的發(fā)生等等。
課程收益:
掌握計量型和功能型檢具設計原則
學會GD&T公差的檢測思路
學會分析檢測數(shù)據(jù),正確填寫檢測報告
學會合理分配檢具公差的方法
課程對象
設計、質量和檢驗工程師,以及相關需要設計和使用檢具的人員。
學員基礎:需具備GD&T知識,有一些基本的工藝或測量實際工作經驗
課程大綱:
第一模塊GD&T檢具的概述
檢具功能和應用目的
檢具公差規(guī)則
偏差
檢具基本類型和應用
計量型檢具
功能性檢具
影響選擇檢測的因素
第二模塊 幾何公差檢測和評價
形狀公差檢測
平面度
表面、軸心線直線度
圓度、圓柱度
方向度檢測
表面、軸心線、中平面垂直度
表面、軸心線、中平面平行度
表面、軸心線角度
輪廓度檢測
面、線輪廓
不等雙邊輪廓度
復合輪廓度
位置度檢測
位置度
雙向位置度
復合位置度
對稱度和同軸度檢測
跳動度檢測
圓跳動、跳動
相關檢測報告填寫
相關檢驗儀器:三坐標測量儀、通用檢具、專用檢具儀器
第三模塊 檢具設計相關規(guī)則和基準的建立
相關基礎術語
基準及基準系
形體
基準軸心線
基本尺寸
內部/外部邊界
實效狀況
公差補償
設計相關規(guī)則
最大實體狀況 (MMC)
最小實體狀況(LMC)
實際包容體
內部/外部/實效邊界應用
通止規(guī)概念和檢測應用
相關基準與要求
模擬基準
基準定位 3-2-1原則
基準次序
基準偏移
同時性要求
第四模塊 計量型檢具設計
計量型檢具原理
計量型檢具設計要求
檢具基準的確定:模擬法、直接法、目標法
工件定位設計:平面,孔,軸,V型槽定位等
參數(shù)計算
尺寸和形位公差分配
檢具的測量指示和固定(百分表)
產品檢測過程變形的控制
檢具測量值傳遞方式
檢具可操控性
檢具校準件
第五模塊 功能型檢具設計
功能型檢具原理
功能型檢具設計要求
檢測結構設計
工件的定位、夾緊設計
整體結構設計
四規(guī)設計標準
通規(guī)、止規(guī)、環(huán)規(guī)、塊規(guī)
功能型檢具公差分配原理
檢具參數(shù)計算:
檢具公差、工件公差、實效條件
尺寸和形位公差分配:
選擇檢具測量方法
標準樣
第六模塊 檢具的使用與維護
人員對檢測的影響
檢具磨損補償規(guī)則
檢具的管理評估流程
檢具計量方法
檢具認證程序
檢具批準
其他要求
檢具的應用環(huán)境條件:
溫度、濕度、污染
在線檢具、最終檢具
檢具的使用壽命、尺寸、重量、標識、環(huán)境
檢具材料選擇和熱處理
檢具的日常維護
張老師
專業(yè)資質
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
結合機械工程和工商管理兩大學科背景
國家二級培訓師
中國培訓首屆“我是好講師”大賽全國30強
六西格瑪黑帶
某技術革新曾在日本國獲獎
美國ALAMO公司認證講師
擁有一項國家專利
曾赴日本研修制造技術與管理
著作《精通幾何公差》(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專業(yè)能力
在十幾年的工作中,歷任大型外資企業(yè)的制造經理和高級研發(fā)工程師等職位,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
在設計方面: 子謙老師任職于全球鍛壓行業(yè)前五名的金豐機械研發(fā)部,積累了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對幾何公差在設計、制造、測量和裝配各環(huán)節(jié)的應用和控制有獨到的見解,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等發(fā)表多篇論文,獲國家專利。在擔任整機開發(fā)項目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諸多改良性設計方案,減少加工、測量和裝配的難度,在此期間子謙老師對產品幾何公差, 尺寸鏈分析的理解和應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應用。
在制造、測量和裝配方面: 子謙老師曾被派遣到日本學習先進的制造技術,并負責多個汽車零部件項目開發(fā),包括機加和裝配工藝過程開發(fā),設計并驗收了大量檢具和夾具,從中積累了大量的幾何公差技術經驗。子謙老師的經歷集中在汽車行業(yè),2006年度,帶領團隊攻克鋸片壽命的難題,該改進項目每年為集團節(jié)約制造成本近千萬元,在日本獲改善提案獎。
在管理方面:曾擔任制造經理,質量經理和工藝主管(包括:五百強企業(yè)TRW),并將教練技術、理性性管理思維與中國管理者的文化特點相結合,應用到管理實踐。并開發(fā)了課程《從技術到管理》,易學易會用,特別適用于制造型企業(yè)團隊的管理。